当前位置:
首页
> 地震监测台站

徐州地震台

发布日期:2023-12-24 12:20 浏览次数:

一、台站简介

徐州地震台为国家形变基本台,始建于1975年,为江苏省地震局15个省属地震台之一,2021年中心站改革后隶属于江苏省地震局宿迁地震监测中心站。徐州地震台现台址位于徐州市云龙山第八节东坡,台基岩性为寒武系中统厚层灰岩。台站周围自然环境优美,观测环境良好,无明显干扰源,基础设施完善,水、电、通讯良好。台站占地面积9575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约1380平方米,观测山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全长约1000米,台站现有应变、倾斜、测震、强震动等多学科观测项目。另外徐州珠山风景区的原台址现在为徐州地震台珠山观测基地,建有GNSS观测系统。目前,徐州地震台应变、倾斜、测震、强震动等各种观测项目全部实现数字化。徐州地震台现有5名工作人员,中级职称5名,还负责徐州区域地震台站仪器维修和标定任务。


二、台站历史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断块区的南部,在地震区划上则属于大华北地震区的南缘。徐州的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不太复杂,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均较低。从地壳结构来看,徐州地壳厚度变化较小。莫氏面(地面与地幔的分界线)平均深36公里左右,康氏面(花岗岩与玄武岩分界线)平均深20公里,一般是西部较深。属于苏北平原的大面积沉降区。地貌上表现为地势低平,在断陷盆地内的沉积物厚度较大(几百米到几千米),表现出共震荡运动的特征。在断裂构造上,徐州地区断裂较为发育,按其规模大小和地质发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北、东向的断裂分布较广,主要断裂带有郯城----庐江断裂带,丰县-----邳州断裂带,故黄河断裂带,东距郯庐断裂带约10千米,对监测该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为加强对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的监测,1975年2月江苏省地震局在徐州云龙湖南岸建立了临时地震台,安装了65型单分向地震仪开展观测,同时选了两口水井,进行水氡观测。1976年9月在徐州市云龙湖南岸大山头建成徐州地震台。建台初期相继投入观测的地震监测项目有:测震、水化、地应力、地温、地磁、地倾斜及大气电位等。1979年江苏省地震局确定在徐州市云龙山第八节东侧的人防山洞附近建设新台(即现台址),于1983年3月完工。迁入现台址后设有测震、定点形变和地磁观测项目。后因山洞潮湿等原因地磁观测项目停测。水化、地温等观测项目也都相继停测。2023年在珠山观测基地(原台址)新建有GNSS观测项目,暂未投入运行。现在运行的地震监测仪器有:测震仪、强震仪、TJ-Ⅱ型体应变仪、YRY-4型分量钻孔应变仪、CZB-1型钻孔倾斜仪、VP型宽频带倾斜仪、DSQ型水管倾斜仪、SS-Y型伸缩仪。2018年顺利完成徐州地震台山洞观测环境优化改造工程项目,2021年完成配电室改造项目,2023年完成房屋维修改造项目,为地震监测系统的运转效能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为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和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观测资料,这将进一步加强徐州地震台对郯庐断裂带地震监测工作的保障作用。

三、观测系统

1、测震观测

徐州地震台测震于1975年2月开始观测,配备有65型单分向地震仪,1984年1月更换为DD-1型地震仪,工作放大倍数约5万倍,摆房面积31.8平方米,地震计距离记录室约30米,1985年1月DK-1型中长周期地震仪投入观测,使用原DD-1型地震仪摆房。1998年6月徐州地震台测震观测仪器实施了数字化改造,JC-V100-3D型数字地震仪投入观测,并被纳入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观测信号通过DDN专线实时传输至江苏省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中心,2000年后DD-1型、DK-1型地震仪停止观测。2007年8月“十五”项目安装了CMG-3ESP-60宽频带三分量数字地震计和CMG-DM24 MK3数字地震采集器,纳入江苏省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地震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省局数字地震台网中心。

2、强震观测

徐州地震台Etna数字强震仪于2007年12月由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院安装,同时强震信号通过网络专线传输到省局。2018年4月新增一套LJ-100FBA-T型数字强震仪,于2018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

3、体应变观测

徐州地震台于1984年在山洞井孔安装TJ-Ⅰ型体应变仪,2006年山洞内体应变停测,在地震台院内观测场1号井孔安装TJ-Ⅱ型体应变仪,2007年正式投入运行,探头深度约60m,岩芯完整,岩性为寒武系中统厚层灰岩,地表约1m的粘土夹碎石层覆盖。仪器采样率为1次/分钟,物理量单位:1×10-9,仪器工作状态优良,仪器记录的应变固体潮汐曲线清晰规则,能记录到全球大的地震,2017年10月体应变因传感器故障停测。江苏省地震局2019年度台站灾损恢复专项中恢复体应变观测:2019年5月22日完成TJ-Ⅱ型体应变安装,并改为太阳能供电模式,探头深度为64.8m,仪器采样率为1次/分钟,物理量单位:1×10-9,于2020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

4、分量应变观测

徐州地震台YRY-4型分量钻孔应变仪于2007年4月18日安装在观测场2号井孔,探头深度约50m,岩性为寒武系中统厚层灰岩。分量应变仪各分量方位角:NS向42°、EW向87°、NE向132°、NW向177°。探头主体长400mm,探头外径为107mm,观测室仪器柜距井口17m。仪器采样率为1次/分钟,物理量单位:1×10-10。

5、钻孔倾斜观测

CZB-1型钻孔倾斜仪2007年5月30日安装在观测场3号钻孔内,探头深度约75m,岩性为寒武系中统厚层灰岩。地面表层有10m的粘土夹碎石覆盖。仪器采样率为1次/分钟,物理量单位:1×10-3",自2018年传感器故障经多次维修后仍频繁产出错误数据,2020年9月暂停观测。

CZB-2型钻孔倾斜仪2015年12月安装在观测山洞钻孔内,探头深度约10m,采样率为1次/秒,物理量单位:1×10-3"。

6、垂直摆倾斜观测

VP型垂直摆倾斜仪2013年10月25日由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安装在徐州地震台观测山洞内,安装方位角为:EW向90.0°,NS向0.0°。采样率为1次/秒,观测值输出单位:mV,物理量单位:1×10-3"。仪器记录的应变固体潮汐曲线清晰规则,能记录到全球大的地震。

7、辅助观测

WYY-1气象三要素观测仪2007年6月安装在地震台院内,监测内容有气压、气温、降雨量。因原气象三要素观测仪故障,于2022年10月更换为RTP-Ⅱ型气象三要素观测仪器,2022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

8、水管倾斜观测

DSQ水管倾斜仪2019年1月安装在徐州地震台观测山洞内,基线长度NS:42.71m,EW:18.71m,方位角NS:23.54°,EW:113.89°,于2020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

9、伸缩仪观测

SS-Y型伸缩仪2019年1月安装在徐州地震台观测山洞内,基线长度NS:28.14m,EW:17.92m,方位角NS:23.54°,EW:113.89°,于2020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

10、GNSS观测

2023年在徐州地震台珠山观测基地(原大山头台址)建设GNSS基准一类站,目前观测墩及仪器设备已配套,待投入运行。

四、业绩成果

徐州地震台历年来多次荣获江苏省地震局先进台站称号,形变、信息网络等观测资料多次在全国资料质量评比中获得前三名成绩,形变、测震、强震等观测资料多次在全省资料质量评比中获得前三名成绩,多次荣获江苏省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台站职工承担多项科研课题项目,并发表多篇科技论文。


信息来源:江苏省地震局